检测试剂、呼吸机、口罩、防护服……这些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的供应保障问题,当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的挑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4日,已有54个国家和地区及3个国际组织和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还有74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的洽谈。而从3月1日至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价值102亿元的主要疫情防控物资。
一时间,疫情防控的需求大大加速了医疗器械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同时,也使医疗器械的溯源监管显得格外重要。3月31日,我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正式对外开放共享,公众、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机构等都可查询使用。不仅如此,国家药监局在回复本网采访时表示,今年10月,国家药监局将组织开展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等9大类64个医疗器械品种的唯一标识实施工作。这意味着,我国的第一批医疗器械“电子身份证”将落地。
人人都有身份证,它关联着人们的出行、住宿和个人信用等重要信息。医疗器械也需要一个“电子身份证”,那就是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简称UDI)。
本网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此前,医疗器械在流通使用环节或者一物多码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医疗器械生产、流通、1xbet体育入口使用等各环节对医疗器械的精准识别,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和管理。而实施UDI后,则有望实现“一械一码一身份”,从源头生产、经营流通、到临床使用各环节“一码联通”。
不过,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程度极高,要实现为每一个产品都赋予“电子身份证”,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近年来,这也成为国际医疗器械监管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例如,美国发布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法规要求,利用7年时间全面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也相继开展了相关工作。
我国在2019年明确提出“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随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方案》、《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关于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提出用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一年的时间,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试点工作。参与试点的单位即涵盖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全国108家医疗机构和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16家医疗器械企业。
而要推进UDI试点应用,实现数据的汇聚和共享是重要前提,为此,国家药监局统筹建设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收集产品标识(DI)及相关数据;同时制定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基本数据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填报指南》2项标准。
据了解,在数据库建设的前期,国家药监局做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工作,在制定标准过程中组织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院、发码机构等单位人员组成专家组,严格数据项把关,多次征求意见,以期贴合企业和使用单位的实际需求,同时兼顾国际上的通用做法,让我国医疗器械的唯一标识符合“国际语言”的标准。
2019年12月10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正式上线,并对试点企业开启申报功能。3月31日,数据库进一步开放数据库共享功能,以查询、下载、接口对接等三种方式,供公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各方查询使用。
本网查询发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上线后,来自试点企业的申报数据一直在不断增长,截至4月8日,已收集数据超过2.43万条,其中92.34%为器械类产品,7.66%为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
国家药监局表示,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推进工作已被列入国家药监局2020年重点工作,特别是10月起,将组织开展9大类64个医疗器械品种的唯一标识实施工作,同步研究制定第二批实施品种和政策。
第一批实施唯一标识的64个品种包括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关节假体和整形填充材料等各种植入类产品,均为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按照《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2020年10月1日以后的这64种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具备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并在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方可上市销售。
而在10月第一批UDI实施之前,针对相关方的宣传、培训、试点等各项准备工作也十分重要。国家药监局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强宣贯培训,总结UDI试点工作经验,为UDI正式实施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将持续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的沟通协调,积极拓展UDI在医疗、医保工作中的应用,助推“三医联动”。
事实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实施,是对监管方、消费者、医疗机构和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多方利好的创新举措。通过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政府管理部门可实现透明溯源、智慧监管;医疗机构可以减少用械差错、提升相关管理水平;消费者能够放心使用、明白消费;从产业角度看,则可以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助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尹莉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