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断完善推进医疗体系建设
栏目:1xbet动态 发布时间:2024-11-04
 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依托“互联网+”模式,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问诊就医;妇幼机构、托育机构不断增加,医养中心、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加快,真正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就要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依托“互联网+”模式,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问诊就医;妇幼机构、托育机构不断增加,医养中心、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加快,真正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就要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成都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超大城市,相较于2018年,常住人口增加145.5万人,人们对医疗服务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优质、更全面、更方便的医疗健康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不断推进成都医疗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大医疗”格局和“大服务”网络,推进实现“大健康”目标。

  足不出户就能就医,这是家住成都高新区的张先生现在看病最直观的感受。不论是通过“健康高新官微”还是“电视家庭医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疫苗预约、挂号缴费、远程交互就医咨询。“工作忙、时间紧,我现在不管是自己看病还是娃娃打疫苗,一般都是先在线上操作,方便快捷不耽误时间。”

  不仅是自己就医方便,张先生家附近的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为试点,将其健康档案与人房数据对比,实现数据资源“一网通享”,这一举措让张先生快80岁的父亲也获得了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在成都,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就医更方便、更快捷,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不是个例。为了实现“大服务”网络格局,成都全市已经建成了智慧医院42家、互联网医院296家。打破了空间限制,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医疗健康服务。

  方便快捷之处不止网上就医。为实现跨区域就诊“无障碍”,现在成渝两地、成德眉资已经分别实现了112项、138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成德眉资440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于电子健康卡二维码的“一码通”互认互用。同时,成都市内部还在不断推行就医场景“一卡通”,让市民在“预约挂号—签到就诊—诊疗检查—报告查询—费用支付—药房取药”全环节一卡、一码搞定。统筹建设全市检查检验结果数字化互联互通共享平台,一个手机就能“解锁”所有就医场景;还能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患者医疗负担。1xbet体育下载

  “接下来,我们还将统筹深化智慧医疗场景建设。解决就医看病忙、往返付费烦等痛点难点,打造‘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场景;赋予家庭医生更多优质资源调配能力,建设数智家医签约系统。通过点状推动,不断系统推进智慧医疗场景建设,让群众就医体验便捷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了推进县医院综合能力持续提升,不断满足县域居民基层医疗服务需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国至少一千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彭州市人民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被列入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名单。

  为推动诊疗能力提档升级,崇州市人民医院改善医院硬件条件,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新修的第二住院大楼增加床位380张,医院改扩建面积9.24万平方米;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借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联体合作优势资源,由华西医院派驻“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专业团队开展医院管理、教学查房、教学门诊、手术示教以及指导重点专科创建等工作,提高自身诊疗“软实力”;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专业骨干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上海知名三甲医院学习急诊急救,通过完善各类设施制度,使急诊急救能力显著提升……

  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而医疗资源下沉还要更进一步。据了解,除了“千县工程”以外,成都市还通过“医联体”建设,在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实现人、财、物、信息、业务互通,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弥补区域空白。以医联体之“通”,解看病就医之“痛”,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为居民提供“管理在社区、治疗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据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已完成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354个、诊疗设备提档升级项目383个、村卫生室公有化和标准化建设项目2054个。“以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社区医院建设为抓手提升基层片区辐射带动能力,全市94.6%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及以上标准,基层健康服务网底显著增强。”

  以健康服务延伸场景建设为抓手,推动“大医疗”格局不断延伸,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水平。不仅要依靠医疗卫生机构,还要统筹在蓉高校、企业、社区等各方资源,才能更好协同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这其中,市民居住环境、学校的健康教育等都是影响要素。成都市卫健委以健康细胞工程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将街道、社区、单位、家庭、学校等纳入健康服务延伸场景中。

  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机车厂生活区属于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老旧生活区。“老房子、老邻居、老生活”是对这个老旧生活区的精准概括。为了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街道实施了企业生活区改造、老旧院落整治、环境配套提升。除了解决生活区设施陈旧、配套缺失、环境脏乱差、公共空间匮乏、安防隐患严重等问题,还打造了文化中心、灯光球场、邻里月台等空间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健康活动、健康服务。

  “通过一系列改造,小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创建之初的25.49%提高到36.99%,吸烟率由25.49%下降至17.81%。”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下面给大家演示‘七步洗手法’……”在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里,天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天府街道辖区中小学“健康副校长”胡广宁详细讲解、分动作演示“七步洗手法”。成都市迎宾路小学里,老师们带领学生开展“以国球护眼球”活动,极富特色的“体育走班制”教学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青少年近视防控多元路径。

  “将健康建设任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家庭等社会基础单位,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理念进家庭进单位,形成聚集多个健康家庭和单位的健康社区,在健康社区基础上推动健康街道(镇)建设,营造区(市)县的整体健康氛围,最终全面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已经建成健康街道(镇)165个、健康社区(村)607个、健康单位995个、健康家庭2.19万个,为构建全方位健康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最近,郫都区友爱镇的张婆婆去卫生院的次数增加了,除了定期复查自己的血压、血糖之外,每个月她还要去参加一次卫生院举办的针对老年人的健康讲座。据了解,为了加强辖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郫都区友爱镇卫生院从去年开始联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每月举办一次医疗活动,邀请相关专家讲解健康知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老年病专科的优质医疗资源。“这些讲座听了有好处,给我们讲平时怎么保养身体,而且都是大医院专家来讲,机会难得,我当然不能错过。”张婆婆说道。

  而常常到成华区中医医院进行中医理疗的王爷爷则发现,最近自己坐轮椅到医院就诊时“舒服”了不少。医院楼梯间、过道的扶手“上新”了,上下两层的设计就算坐着轮椅也能扶上一把。走廊的门框加宽了,轮椅再也不会被门框挡住。路过的走廊、厕所都能看见SOS呼叫器,在公共区域行走时安心了不少。

  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作为重点人群,老年人就医是否方便有保障是实现“大健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方便老年人就医,从2021年开始,成都市卫健委开启了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推进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较长走道、坡道间隔、长楼梯拐角处设置休息区或休息椅;畅通电话、微信公众号、网站、现场等多种挂号方式;预检分诊、自助机、挂号缴费、取药、出入院等老年人就医容易发生不便的节点安排值守人员……在《四川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标准(试行)》的指导下,成都市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不断推进。

  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成都已经有645家医疗机构被评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达94.71%。全市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达1174家,开设率达95.83%。

  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成都高新区上班的曾女士觉得,高新区产业园区嵌入式普惠托育园——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咿薇婴幼儿之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自己对孩子健康的担忧。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健康成长,成都高新区将婴幼儿托育服务、儿童保健及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我们以婴幼儿营养与生长发育等为突破点,利用医疗和教育资源,提供权威、专业的健康指导和支持,覆盖儿童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为婴幼儿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咿薇托育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托育园为孩子和家庭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健康档案信息及时了解到幼儿和家庭的健康状况,同时让托育家庭的门诊信息、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都能在系统得到呈现,使得孩子和家庭的健康管理实现连续性和动态性。自天府软件园咿薇婴幼儿普惠托育项目开园以来,已累计服务家庭100余组。

  作为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之一,成都不断探索“医育结合”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康管理员制度,从基层医疗机构选派医务人员担任托育机构健康管理员,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开展行业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

  “最近两年来,成都市新增普惠托位6800多个。三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较2020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22家,其中三甲8家;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1876家,总托位数9.8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6个。

成都不断完善推进医疗体系建设(图1)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