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科普知识范例6篇
栏目:1xbet体育 发布时间:2024-09-21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的科普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办学费用的巨大投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将来深入社会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通过科普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了解医学健康保健,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职业病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的科普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的科普知识范例6篇(图1)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办学费用的巨大投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将来深入社会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通过科普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了解医学健康保健,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职业病等,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自身培养的双师素质教师或是从企业市场聘请的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共同特点就是拥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一流的科研技术操作水平,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丰富的经验。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科学研究是树立坚定的科学思想,通过自身掌握的科技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开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创业就业为主的科学研究。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包括对广大劳动者进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等,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承,但其主体或重心还是现代职业文化的传承、现代科技创新文化的传承。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带来很多现实的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进入高职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性。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场所,采取积极高效的教育措施,通过医学科普宣传,使这些将来深入工作一线的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会造成亚健康,以及预防职业病等,从而增强现代高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邮件问卷和随机现场咨询结合的方式,总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到143份,回收率95.3%。从此次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对于接受医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微信和网络,占到74.82%,接受过医院的专业卫生保健宣传讲座的仅为17.46%;对慢性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了解群体比例为52.41%;对医学知识的科普建议,35.28%希望了解健康食疗保健,26.33%希望了解临床急救,5.16%希望了解两性生殖健康等。显示学生对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了解,有12.5%的学生认为是肢体接触传播,33.7%的认为是体液传播,认为同室居住、餐饮传播的也分别占到了24.3%和39.5%。根据调查统计的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的医学保健知识的现状如下:

  1.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上不够成熟,价值观也处于形成阶段,当前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在其群体里蔓延,烟草酒精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亚健康的状态。烟草和酒精的毒害,长期熬夜打游戏的状态,暴饮暴食的习惯让例如心血管、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眼睛黄斑区病变等疾病趋于年轻化。

  2.由于向来国内对性知识教育持保守态度,大学生对性和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比较少。有资料显示,大多数学生了解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这样获取的性知识往往缺乏科学性,甚至容易误导学生。高职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对青春期的性心理面临各种困惑,而往往学校对这方面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等流于形式。

  3.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技能型人才,将来从事的行业主要在生产一线。例如电子商务类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主要为室内办公,长期在电脑前久坐容易导致肥胖和颈椎病等;烹饪类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环境要求持久站立,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油烟熏染导致慢阻肺、支气管炎等疾病;建筑机械类专业将来从事操作类工作,条件艰苦,而且长时间出差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胃病、肌肉劳损等,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往往缺乏针对性职业病预防的科普。

  1.树立正确价值观,定期开展医学科普讲座。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学校,承担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义务。高职教师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学生有了远大目标,就会脱离低级趣味,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医生作为特殊职业群体,有着崇高的理想,定期开展医学科普讲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医学科普讲座也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急救常识,怎样拨打急救电话,学习心脏复苏的按压、人工呼吸的方法等,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突发紧急情况下可以有效自救和帮助他人。通过联系专职医疗工作者定期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开设健康保健系列讲座,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聘请专业医生参与对高职学生的医学健康科普教育的宣传和服务工作,科普内容可根据高职学生的需要量身定做,针对性讲解,包括职业病防治、饮食与健康等。

  2.开展校园性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年龄正值16—25岁的青春期,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性生理带来性心理变化,通过专业的医学知识,结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性心理问题,对青春期的困惑进行有效必要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通过医学科普手段,包括展板宣传、电话心理咨询、定期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困惑,客观对待性生理变化,培养科学理性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

  3.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运动爱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的职业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群体性发病情况也经常发生。如何减少职业病的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所以在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的运动医学科普宣传,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伤病、保障学生的健康、1xbet体育网址增强体质和了解预防职业病知识的目的。例如长期进行电脑操作的学生,下肢久坐血液不畅,颈椎、手腕承受压力容易变形,所以可以通过游泳、羽毛球等体育运动有效释放肩部、颈部及手腕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下身血液循环。运动医学的科普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外,更重要是帮学生形成自我保健和热爱体育的思想意识,当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就会懂得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来增强体魄,远离职业病,而且影响身边的人让其终身受益。高职教师除开教学和科研基本工作外,科普工作也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拓宽科普经费的渠道,设立科普奖励机制,优化学校的科普校园氛围,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综上,医学知识科普工作将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1]廖伦建.地方高职院校科普工作的责任与担当[J].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5,(21):319-325.

  [3]刘晓梅,陈尚,郑辉.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卫生科普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社区医学,2013,11(4):58-59.

  [5]黄永顺.以“职业卫生学”引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3,26(4):308-310.

  普通的信息传播需往往需要一定的介质,生物信息的传递不仅需要在科学工作者之间进行传递,同时在相应的生物医学信息传输系统中进行传递需要科学的普及支持以及工作的实践支持[1]。生物医学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而且媒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生物医学信息的传播是人们进行医学信息交流的一种社会化活动形式,将科技知识、信息的传授和交流等进行科学的普及和推广。生物医学信息的传递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层次,首先是人们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对于科学知识、科技手段以及科技理论进行传输,其次是根据传输手段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传输媒介和方式,最后则是指生物信息传递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现。本文就主要的生物医学传输机制进行介绍,主要从传输机制进行概括性介绍。

  1.1 含义介绍。所谓的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其实就是生物医学的技术传输,或者是生物医学知识传输。传输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文字表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具有一致性,同时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在当前的发展中需要进行创新改进。生物医学的传输分为两种级别,第一级是生物信息本身的知识传输,其在传输过程中主要是对生物医学的基本科学事实和科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传输。而第二级则是将传输理念性东西较之本身的科学技术更加高,例如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利用科学思想、方法、精神等本质性传输。

  1.2 生物信息传输各个区别。生物信息在进行传输过程中包含了技术传输、科学传输以及科学技术传输等三个方面,同时这也是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的具体体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同时还存在着截然不同,但是却不能够进行分割[2]。从字面意思来看,科学传输则注重传输知识的思想和观点成分,科学观点科学事实成为传输重点,推广和实用技术的传输则显得次要,此时生物信息的传输成为其组成部分。目前生物医学信息传输与生物医学的知识传输在划分上并无明显的区分,基本上都将其划分为科学技术传输的范畴,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主要是对知识进行共享,促进了科学技术应用、社会进步的基础功能。

  2.1 层次结构。生物医学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受到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生物医学信息系统的层次特点主要体现其稳定性,如果没有将其全部系统破坏,将无法取缔系统中的任何构成要素。生物医学信息系统包含了多个系统层次,其传输的系统中由于其本质特征存在着多重结构,个体系统中其既是传输主体同时又是受众主体,通过个体的系统组成群体系统,群体系统之间传输则属于群体传输,群体系统在更高层次的传输系统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整个社会的系统传输[3]。

  2.2 生物医学信息传输等级。生物医学信息传输过程中分为内部交流、科学教育、科普教育以及技术转移等。内部交流则是发生在科学工作者内部之间的生物医学信息交流行为,通过对生物信息的传输渠道以及科技专业之间介绍实现交流性传递。科学工作者通过对医学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来实现传输,工作交流成为了内部传输的主要形式,可以有利于内部工作人员对于医学科技和新的研究方法和数据的交流,从而提高整体的知识水准。科学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提供知识的讲解,将主要的生物医学信息的知识和方法以教育的形式进行传授,学习者则通过不断掌握科学技术、1xbet体育网址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等实现对医学信息的传输交流。科普教育则是向公众进行科普知识的讲解传授行为,使得公众能够理解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公众的科学涵养,至少使得大众能够区分科学和伪科学。技术转移则主要是指将科学技术知识传递给相应的生产部门,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成果。

  2.3 生物医学信息传输模式。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模式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信息论传输模式、控制论传输模式、系统论传输模式[4]。信息论传输模式从简单来看,主要将生物医学信息传输看做是单向、直线的传输模式,仅仅是存在于内部活动之中,不会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控制论传输模式则是传输的主体接收到外界信息请求之后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将生物医学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传输,此间存在着一种反馈机制,可以将整个传输-反馈看做是一个传输的回路,那么在此系统中则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信息传输的循环。系统论传输模式则是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构成了一种传输的场,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同时将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的各个集点视作传输系统中的关键性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效益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在对生物医学信息传输的研究中需要解决很多的难点和问题。生物医学信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其进行传输、接收以及反馈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可以促使人们培养出良好的科学素养,连同相关的教育机构、宣传机构等之间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不论其交流的形式是何种,能够达到相应的传输目的则显示出传输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于生物医学信息传输机制进行研究,将科学信息在民众之间进行传输,同时还能够在科学研究群体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实现对生物医学信息的共享,从而达到整体科学素质的提升效果。

  [2] 李国峰.基于生物医学信号的体域网低功耗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

  内容提要:误诊误治是在临床实践中客观存在,是医务人员不可避免的一个认识阶段,也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在误诊误治中确有存在医疗过错,可以按照《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中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在误诊误治中,属于医疗意外,不存在医疗过错,换言之,误诊不等于过错时,患方应通过医学科普知识去了解误诊误治,可千万别发生“医闹”。另外,笔者对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讨论了医疗机构如何防范“医闹“的措施。

  误诊误治在临床实践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医疗损害赔偿案件逐年增多,是因为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误诊误治的不理解,对医疗行为的局限性和高度风险性的不理解,把临床医学中发生的医疗意外(难以预料、难以防范)、心脏病猝死或急死(有的可以预料,难以防范)、难治性疾病的未愈一概归罪于医生的“误诊”。为此,笔者认为,尽管我国医学教育中还没有误诊医学的教材,但在司法实践中,需要了解误诊误治方面的知识及其发生的客观规律,并加以宣传,普及医学科普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也知道,医生是人不是神,误诊误治与患者的就诊时间,病史客观、真实的采集,当地的医疗设备条件,医师的执业水平(思维方式)等因素相关。这样可以减少医患之间的冲突,缓和误诊原因而产生的矛盾。

  鉴于“误诊误治”的概念,至今也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界定,各医疗专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故笔者收集有关代表性的版本,并结合《侵权责任法》中有关医疗损害责任予以探究,以示抛砖引玉。

  何谓误诊误治?是指由于医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专业技术水平没有达到按理应该达到的标准而导致的诊断错误或治疗错误。但是必须十分明确,并不是诊断错误或治疗错误都可称误诊误治。现代医学科学的高度发展,对人体的认识和对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还无法对它们作出正确诊断。

  判断误诊误治从以下二方面考虑:(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无不负责任的行为,如不认真问病史,不详细体格检查,不认真分析病情,不完成应该检查的项目,自信不听取他人意见,鲁莽行事不向上级医师请示汇报,不顾病情疑难危重不及时会诊、转诊而酿成误诊误治;(二)医生不钻研业务、技术水平低下,与技术职务完全不相称,对可以认识的疾病未能认识,对可以治疗的病人造成误治,使病人疾病不愈,甚至加重。

  在误诊误治中,最为关键的是不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对病人不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

  所谓误诊,指错误诊断。严格说来,误诊不等于过错。该论文论述造成误诊的原因很复杂,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着过错(过失)造成;另一类是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非过失因素造成,如病症自身发展规律特殊,在某些阶段症状反应不明显,个体差异的不同等。结论是只要出现误诊就一概归咎于医务人员。

  (二)延误诊断。指各种原因导致诊断时间延长。各种原因中指病史的采集、叙述不全,症状、体征不典型,技术设备条件限制,医师的思维方式和经验、知识能力的局限、未及时会诊等。其中失去有效的治疗时机,也属延误诊断,且以病情的好转或痊愈作为标准。

  (三)漏误诊断。指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诊断不完全,患者同时患有几种疾病,只对其中一种疾病作出了诊断。

  3、在治疗中对使用药物毒副作用,设有高度重视,致后遗症遗漏,如药物中毒性肝炎。

  (四)病因判断错误。病变部位、性质诊断正确,疾病原因错误。如肺部炎症的诊断基本明确,将肺结核、真菌炎症当肺炎治疗,治疗无效,延误治疗。

  (五)疾病性质判断错误。对疾病的部位,病因作了正确诊断,但病理变化作了错误判断。如急性胰腺炎可分水肿型、出血坏死型,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误诊的原因,从认识论上看,单纯思维、定向思维、惯性思维等思维缺陷所导致。

  误诊的因素,有循征不全,证据检索不力,思维方法错误及盲目运用不可靠的证据。

  美国在保障医疗安全中有一些作法,如伤害控制和预防医疗事故是平行的,医疗错误可以设计一个系统来预防,使执行人员难于做错事而易于正确操作,从而避免医疗事故。临床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是医生的基本功。除方法正确外,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正确,才能得到可靠的诊断结论,不能先入为主。

  该文作者还阐明建立诊疗全程误诊标准的判断概念:以误诊时间、判断尺度、误诊环节、误诊原因、误诊后果、评价六要素作为误诊书面判断格式等。

  作者认为,误诊学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一个独立学科并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建立起误诊学研究队伍,使误诊学研究持久开展下去。

  四、笔者在中发现有一位医学专家对误诊误治的解释,比较客观,符合临床实践,在此予以介绍。

  目前,恶性肿瘤尚无根治的方法,当患了恶性肿瘤的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常有不同程度猜疑、绝望、烦躁、忧郁、失眠等心理反应。护患的沟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良好的护患沟通能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从而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也是密切护患关系,消除对抗情绪,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而对待这一特殊群体,在护患沟通时应掌握一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确诊肿瘤之后,往往医生和家属都瞒着患者,因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十分敏感。护士在常规护理工作中,态度要和蔼、言行要亲切、音调要恳切、提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使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和感受到在家一样的温暖,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有利于更快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理解,为诊疗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住院后,放疗、化疗前后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情况及心理活动。在护患沟通中,患者由于缺乏放疗、化疗相关知识而反复询问治疗过程时,护士要适当应答,用患者能理解的词汇来表示“我在听”,用徐缓低沉的“嗯”来表示自己的同情。通过评估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职业,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放疗、化疗的情况、过程和配合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面对放疗、化疗。

  通过沟通,可发现和了解患者对化疗、放疗所担忧的其它问题,如骨髓抑制造成白细胞减少、脱发、静脉炎、皮肤炎症、神经系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需要护士努力指导患者,改变饮食习惯。打消顾虑,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患者经过入院治疗后,病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稳定,出院后肿瘤患者不知道如何去调理。通过康复治疗,调整受创伤的生理机能特别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有效地巩固治疗,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肿瘤的坚强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均衡饮食,合理进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生活要有规律,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慢步、骑自行车等;坚持定期治疗和复查;注意康复期的心理治疗,使患者科学的对待康复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4.1语言的沟通技巧,关键是注意说话的语调,说话语调过硬、过强,或过高、过低,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护患的语言沟通。如声音过高被误认为厌烦情绪,声调太强可能认为没有同情心,而说话声音过低则被患者理解为不重视。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护患的沟通,并且可能引起患者的反感。同时注意言语的通俗性,向患者解释时尽量少用医学术语,说大众话,通俗易懂。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的第一步,是生物学的形态学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而解剖学实验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人体解剖学实验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了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等课程。解剖学实验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还要求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为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夯实基础。人体结构错综复杂,各种器官、组织、血管、神经等交错分布于全身。传统的解剖学教学,虽然结合了板书、挂图、模型、教学视频、PPT等方法,但是仍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在解剖学实验课程中,“大体老师”更加真实地展现器官形态结构。虽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遗体捐献事业中来,但在众多医学院校依然不能满足解剖实验教学的需要。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医学,以往的医学教学都是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去到医院实习工作,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分离严重。在解剖教学标本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不立体、模型部位失真、基础与临床脱节等情况下,解剖实验教学模式亟须改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日益进步的新兴科技,我校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们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课上由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PPT、网络教学视频等,进行实践操作解剖大体标本,也就是多媒体互动教学[1]。无论是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还是麻醉解剖学,仅仅靠书本知识远远不能让学生对复杂的人体形态结构、器官毗邻位置等进行全面的掌握,作为辅助理论知识教学的解剖实验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抽象复杂难记忆等不足,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动手操作练习,在“大体老师”无声的讲解里加深理解和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图片和视频与实际大体标本结合,使知识点更生动,记忆更深刻,但是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依靠实践和操作,多媒体互动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但直接解剖大体标本需要面对经过防腐处理过的尸体,气味较重,且有毒性,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等不适症状。各医学院校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尸体的来源日益紧缺、标本的严重损耗、教学环境的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时代进步,高新科技在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信息化时代,高新科技逐步融入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校引进先进的解剖学教学设备,采用离子通风系统等环境设施,打造现代化标准实验室。为了弥补标本短缺、PPT多媒体教学等不足,将实际操作与虚拟解剖相结合,我校引进了3D系统解剖虚拟软件、可视化人体解剖学多点触控系统等设备建立虚拟解剖实验室,让同学们在课堂内外能够随时查阅使用。运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建立“掌上人体解剖标本馆”“掌上微信平台”等辅助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2],我校将人体标本馆的标本电子化,制作了“掌上人体标本馆”,让学生能够对标本进行360°全方位学习,通过观察标本的注解与书本结合,让学生们在手机上就能看见标本的全貌,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随着各种教育平台的兴起,将之前的教学模式与高新科技相结合,传统输入型课堂转变为翻转课堂[3],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培养高、精、尖型医学人才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推行停课不停学等相关举措,线上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如“雨课堂”“钉钉”等成为主要教学工具。目前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已成为新型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线上各高校优秀的开放课程资源,依托虚拟仿真项目,结合智慧教学平台,将人体解剖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4-5]。相关文献报道[6]学生在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字化教学为课堂讲座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辅助作用,但是人体结构复杂,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要想更全面、深入地掌握人体解剖学课程仍需要不断探索学习。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就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逐步变成现在的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7],“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们将解剖实验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不断改进和优化解剖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加尊重“大体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我校在2005年由安徽省红十字会和芜湖市红十字会批准成立遗体捐献接受站,现配备有遗体缅怀室、家属休息室[8]。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课程的开学第一课时,老师们会带领学生在缅怀室进行缅怀“大体老师”和宣誓的活动。在进行解剖实验前,老师带领学生观看我校接受站关于遗体捐献相关视频材料,向“大体老师”默哀并鞠躬献花。为了缅怀遗体捐献者的伟大精神,我校打造皖医接受站文化走廊,讲述遗体捐献者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尊重“大体老师”,尊重生命,有助于塑造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医学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更有融入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

  2019年,解剖学已经被纳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范畴[9]。掌握扎实的解剖学知识是临床医学学习的必要条件,灵活的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是解剖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养,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高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我校解剖学教研室与附属医院合作开展横向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此课题,将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在精准医学时代,解剖学实验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在麻醉解剖学实验课上邀请麻醉科医生进实验室,运用超声设备开展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由临床医生为学生讲解仪器的使用及该仪器在临床上的作用,结合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早临床意识。此外,我们与附属医院妇产科、骨科、医学影像中心、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等都有教学交流合作,联合进课堂的授课方式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较好。2015年我校建立了解剖与临床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实验室,这是全国首个建立在学校内的临床实验室。转化医学是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相结合,把临床实践需要作为基础医学研究的导向,将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中。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新型医学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使基础研究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疾病中,也能够不断促进基础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10]。该转化医学实验室联合解剖学实验中心在近几年利用暑期,开设了大学生临床技能显微技术培训班,从临床医学等专业选拔有兴趣且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和高速磨钻的使用操作训练等,并模拟临床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制作颅脑标本,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研究提升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将临床与解剖相结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资源,整合临床案例、科研和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模拟临床手术情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快速提升。发展创新意识的强化,让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更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将新型科技与解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吸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秀经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补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结合人体解剖学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红十字会平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遗体捐献科普知识,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是今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李广鹏.多媒体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赤子:中旬,2014,14(1):363.

  [2]郭芙莲,于会丰.微课+微信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65.

  [3]耿进霞,白小嘉,王海波,等.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与功能教学中的作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18(1):73-74.

  [4]吴学平,吕叶辉,刘丽,等.疫情防控期间雨课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6):423-425.

  [5]刘津平,张晓东,黄卉.雨课堂与网络会议结合的系统解剖学在线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7):490-492.

  [7]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8]赵健,吴锋,李强,等.浅谈遗体捐献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2):1753-1755.

  [9]季松岭,王猛,陈飞,等.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指导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0):764-76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边远地区医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B-105)系列论文之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其中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 简称SBE),使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专业英语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全面培养学生读、听、说、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明确规定:在三个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的培养中,各高等学校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提出:各校在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大纲》(修订本)和《课程要求》(试行)对专业英语的课时安排以及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应达到的各项能力都做了十分具体的量化规定。 这表明,国家教育管理层十分重视专业英语教学及其改革,这无疑为专业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然而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状况却不尽人意,专业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专业英语作为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全国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各高校对专业英语不够重视,对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缺乏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效果不好。 据了解,目前各高校都是“各自为政”,开设的课程各不相同,有的不开设专业英语课,有的分别开设专业英语阅读课、专业英语口语课、 专业英语写作课,作为任选课让学生选修,甚至把这三门课安排在同一学年,造成选课和开课的困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和个人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学生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要么就是已经基本忘记英语,要么就是要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需要[3]。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多年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持,在加强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英语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和达到《大纲》(修订本)以及《课程要求》(试行)对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优化了课程的设置:按照《大纲》(修订本)的规定,我院在全部结束公共英语教学之后,于第5和第6学期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共计72学时,其中36学时为医学专业英语阅读课,18学时为医学专业英语视、听、说课,18学时为专业英语写、译课。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不仅能以书面形式,而且还能以听说形式、影视形式,眼、耳、口并用来获取本专业的有关信息并能进行对外交流。

  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英语仍处于不系统的无序状态,缺乏一套科学性、系统性的统一的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各个医学院校基本上是自行其事,自选教材。为了满足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迫切需要,我院和其它高校联合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医用英语读写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包括阅读、医用英语术语和写作。阅读部分包括精读、词汇练习、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所选文章来自国外书刊,原汁原味,为学生提供地道的医用英语;内容以医学科普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包括当前医学热点和国外最新医学观点和动态等方面的知识;选材结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输入和输出,精读文章以医学科普文章为主,课外阅读文章在难度控制上采用主题控制法(topic control),选择与医学专业相关的主题,并根据所开专业课程先后顺序排列,为学生的医用英语阅读打下坚实基础。词汇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医用英语术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医用英语术语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掌握并迅速扩大医用英语词汇。写作则注重实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文,特别是摘要、报告、评论、医学论文的写作能力。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尚缺乏完整的医学专业英语的视听说教材,为配合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我院参编了《健康英语——听说系列教材》(Health English Series for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并把它作为我们主要的听说教材。本教材内容丰富,选题广泛,几乎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故事情景生动逼真,发音纯正清晰,语言文字优美,通过解说以及医生和病人在真实场景中的表演和对话,对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描写得淋漓尽致。为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提高听说水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4]: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英语教学一直是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大多数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师琢磨的是如何把知识准确地向学生说明和讲解清楚,为此甚至不惜把某一知识掰开、揉碎,一步一个铺垫地喂给学生。因此,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1xbet体育网址其结果是这不仅没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还大大削弱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必须改革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优化课内课外教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其特征是:学习者自己确立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估自己的语言能力等。有学者把自主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运用归纳为五种情形[5]:①学习者完全依靠自己学习的时候;②某些技能能够在(学习者)自我指导下学会并运用的时候;③(学习者)具有与生俱来的、超越学校教育的学习能力的时候;④在锻炼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时候;⑤在维护学习者自己确定其学习方向的时候。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积极负责的态度,自主学习就是展示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其它外语教学方式相比,外语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往往会更高,收获更大。

  基于专业英语教学班级偏大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组织学生就课本内容进行讨论;课堂上观看完涉及问诊、系统查询、问病史、解释诊断、安慰患者、指导患者、讨论症状与化验报告、急症处理等相关内容的英文原版录像与电影中的相关片断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模仿其中的场景和对白,并以小组为单位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和英语口语水平。课堂上还可安排英语学习小组每周轮流做week report,报道最新医学动态或介绍某一特定病例等,开拓英语实践环境。

  基于专业英语教学时数少的特点,我们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校园网,把与医学相关的、价值高的学习材料上传到校园网上,指导他们阅读、收听和观看。建立教师个人主页,学习小组在课外学习遇到的难题可随时以小组为单位反映给教师,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把每阶段的学习任务发到学生信箱,要求学习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员按计划学习,并每个月把学习情况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在主页上公布每组的学习进程,让学生在积极的竞争中学习、进步;组织有准备的英语教学查房,实地查房中,通过用英语汇报病史、问诊、讨论病历等,在真实的环境中不断强化英语词汇,快速提高医学英语听说能力。鼓励学生在英语角上探讨本专业知识,同时,邀请外籍医学专家、学者做医学专题讲座,给学生创造更多、更真实的医学英语听说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用于我院2000级、2001级、2002级本科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以提高,许多学生参与医学英语在线网站的建设和医学论文摘要的翻译工作。由于教学效果显著,在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全区本科院校外语教学评估中,我院专业英语教学项被评为A级。2004年6月开展问卷调查,发出问卷调查300份,收回300份,调查结果为很有收获占70.80%,有收获占 25.40%,无收获占 3.80%。此调查说明新模式适应了学生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廖莉芳,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0(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