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
栏目:1xbet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05
 近日,36氪「寻找确定性」WISE2023商业之王·医疗健康新风向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携手科学家、创业者和投资人,从真实临床需求、技术革新出发,寻找值得被押注的产业“确定性”。  医疗健康是能够穿越周期、发展潜力巨大的赛道,需要“10年10亿美金”的投入,还需要肯坐冷板凳的苦功。当下中国基础研究能力正在勃发,创新势力正在崛起。大变局中,新生代企业正聚焦临床真痛点,突破技术卡脖子,跨越市场艰与险

  近日,36氪「寻找确定性」WISE2023商业之王·医疗健康新风向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携手科学家、创业者和投资人,从真实临床需求、技术革新出发,寻找值得被押注的产业“确定性”。

  医疗健康是能够穿越周期、发展潜力巨大的赛道,需要“10年10亿美金”的投入,还需要肯坐冷板凳的苦功。当下中国基础研究能力正在勃发,创新势力正在崛起。大变局中,新生代企业正聚焦临床真痛点,突破技术卡脖子,跨越市场艰与险,步步为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了对今年医疗健康赛道投融资市场的感知,药械企业出海的经验,以及应对资本寒冬、IPO收紧、医保控费等不确定性的举措等。

  华盖资本医疗首席投资官王珣介绍道,今年花了很多时间帮助被投企业梳理战略,讨论如何缩减开支、如何优化在研管线,哪些要坚持做、哪些放一放、哪些保留、哪些可以卖等等,首先帮他们活下去。在退出路径显著收窄的情况下,我们对于项目的筛选标准比以前大大地提高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企业现金回流以及自我造血能力。今年整体环境很冷,但我们也看到有光线照进来,要相信中国医疗的未来。

  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认为,相比于其它行业,医疗赛道的景气度在70分位左右,相对较好。大家对2023年肯定是抱有一定希望,但今年行业确实受了来自医药反腐和IPO收紧的冲击。目前对于整个医疗赛道而言,存在非常大的挑战。过去的2022和2023年,一直强烈建议被投企业稳住现金流,收管线、裁员、在融资上面尽量该融就融。我们鼓励企业活下来,再去考虑估值上涨。至于这个寒冬到底多久才能过去,2023年可能还不是底。

  元生创投管理合伙人林艺表示:我们今年做投后的时间比投前要长,下半年重点做投后的管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关于投资项目,我们的关注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未来有没有出海能力;第二,企业的产品是否在医保谈判或者集采的范畴里面,能否保持一个合理的价格;第三,企业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现金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荷塘创投董事总经理戴晨介绍道,对于当前市场行情,荷塘创投的应对策略是“既有坚持又有调整”。我们坚持聚焦早期领域投资,1xbet体育坚持关注产品的价值和创新能力,在企业的变现能力、研发周期、前沿技术市场导入期方面较过往更加侧重。

  小饭桌创投合伙人张筱燕认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去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满足医生的需求,满足医院管理者的需求,这并不只是技术超前就能实现的。

  36氪副总裁谢作强总结道,寒冬持续,已经形成共识。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被投企业,对于怎样更好度过这个冬天,也初步达成了共识,且共识性较之前两年更强。裁员、缩减成本,实现更好的现金流,才有可能持续地生存下去。

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图1)

  谢作强:感谢在座的嘉宾朋友。我叫谢作强,是36氪副总裁,在36氪主要负责跟国资、地方政府基金相关的合作伙伴联系,推动企业跟地方的一些合作。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内一线投资机构的几位投资人,希望了解到今年医疗健康产业一级市场的行情和动态。先请各位投资人介绍一下各自的情况,也可以聊聊今年的一些感受。

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图2)

  王珣:大家好,我叫王珣,来自华盖资本,华盖资本成立于2012年,现在管理规模大概200亿,主要集中在医疗和科技两个方向。医疗基本上是华盖的最主要的投资赛道,基本上70%的钱都投在了医疗领域,过去这10年大概投资了100多家的企业,26家成功的上市,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整体的我的说几个关键词,因为我记得前段时间我们创始人许总去杭州临平开会的时候,用了几个词,第一个就是冷,特别的寒冷,感觉整个大的行业;第二个是光,我们要看到已经有光线照进来了;第三个词是信,我们要相信中国医疗的未来,谢谢。

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图3)

  陆刚:大家好,我是陆刚,来自联想之星。联想之星是成立于2008年的一家早期投资机构,我们主要在聚焦在早期投资方向,主要布局前沿科技和医疗健康这两个主要大的赛道。从基金成立到现在,我们已经投了400多个项目,在医疗健康里面我们的布局算是比较重,虽然是一支综合基金,医疗的投资占比40%左右,100多个项目。很多的项目我们在比较早的阶段投进去的,就像今天上个论坛的质肽生物,他们核心团队2018年从诺和诺德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投资了他们。联想之星在医疗赛道到今天也有一些上市公司。

  在医疗赛道上面,虽然说耕耘了十几年,但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跟各位多交流。至于说寒冬,大家应该比较耳熟能详,我想说的一个重点的感受是2023年大家本来是抱有一定希望,但夏天的时候屋漏更遭连夜雨,造成双重打击,又是医药反腐,又是IPO的收紧,对整个的医疗赛道目前来说遭遇的挑战还是非常之大的,至于说后面会怎么样,我想我跟很多投资机构一样,大家最后都谈到信仰这个词。

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图4)

  林艺:大家好,我是元生创投的林艺。元生创投成立于2013年,我们专注在医疗赛道上做投资,这10年以来,我们管理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诊断和精准医疗以及医疗服务这4个板块,我们进行了比较均衡的投资,大概投了180家企业,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9家企业上市,这是我们基金的大概情况。

  2023年,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跟往年不同的是,我今年做投后花的时间比新项目的时间还多。今年的市场环境确实是比较偏冷的,我们很多的投资企业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因此,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这上面,包括下半年去做这些投后的管理,帮助企业渡过这些难关。在这一阶段我们也做了一些投资,不过我今年的主要感受就是在投后上花的时间比投前的时间要长。

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图5)

  戴晨:大家好,我是来自荷塘创投的戴晨,荷塘创投是清华大学旗下的 VC,是较为典型的早期投资机构,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阶段,荷塘是以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和高壁垒的首创技术投资为典型特色。目前我们已经发行了9支基金,规模大概是36个亿,已经投了80多个项目,7成是医疗类项目,包括40多家的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和20多家的生物医药公司。这些项目中,三分之二在细分市场占有主导地位,过半数为国内甚至国际“首创技术”或“行业第一”,超过三分之一项目为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的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提到目前行情,我想到一个词叫“危机”,也就是危中也有机。虽然当前挑战很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觉得现在也是比较适合出手的时机,这是我们的整体的感受,谢谢。

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图6)

  张筱燕:大家好,我是小饭桌创投的合伙人张筱燕。凡卓集团(小饭桌)成立于2014年,我们通过旗下系列产品包括媒体、活动、FA1xbet体育、基金等致力于陪伴创业者从平凡走向卓越,这么多年下来,建立和服务了一个非常团结、高质量的早期创业者社群,陪伴着我们的很多桌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的周期。

  目前我们的直投基金规模还不算太大,总管理规模15亿人民币,在医疗健康方向,我们也算是刚刚起步。虽然今年整体环境不太好,但我们比较幸运的在今年还是close了一支新基金,虽然不夸张地说,今年是我从业以来最难的一年,但我依然觉得我的关键词是希望。

圆桌论坛: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新风向|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1xbet体育(图7)

  谢作强:刚刚从几位嘉宾聊的过程当中,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大家都觉得确实不是特别暖和。在医疗行业尤其明显,可能以往投资的项目会遇到一个尴尬情况:新一轮融资估值上不去,但是不融资又有问题,还是要新的钱进来,背后整体来说还是市场上的投入的资金偏少。我想请陆刚总和王总,来分享下这一年您在投后方面、在被投企业融资方面的一些体会。

  王珣:刚才大家也提到了,今年整个行业还是偏冷的,刚才林总也提到了,现在很多时间都放在投后了,都是放在帮着这些企业,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华盖所有的被投企业,我们都上半年就已经告诉他们一定要缩减开支,一定要开源节流,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告诉他们了。传导到今年的时候更加的明显了,如果你的开支还是很高,并且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融资大家刚才也听到了的确是挺难的,如果这样企业,特别是那种没有销售没有利润的企业,生存都是比较难的,我相信明年也不会特别的好。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帮助这些企业在梳理它的战略,如何去减少一定的开支,如何去优化它现在在研的管线,比如说哪些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哪些我们可以放一放,哪些我们可以卖出去等等这些明确的方法,去帮他活下去,这个是我们可能今年做的蛮多的一件事儿。

  但是投资这块我们肯定也还是会做,毕竟新的基金到了,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去开拓我们新的被投,新的投资的一些方向和领域,但这块的确花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标准也是比以前要大大的提高了。

  谢作强:您在今年展业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有感受到大的医疗赛道的局部的细分,有一些冷暖的不同的情况?

  王珣:整体还是很冷的,是一定的,特别是18a包括科创5套的情况。现在没有销售,没有利润的企业,融资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退出路径收窄了,未来一段时间这都是会持续的一个问题。当下有一些现金流回流迅速的领域,比如GLP-1,华盖的一个被投企业诚益生物在这个月宣布将获得阿斯利康1.85亿美金首付款;我们也投资了上一轮的德睿,也是一个口服GLP-1,这个赛道肯定还是未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的。另外都是包括医美,包括合成生物学等等,这些迅速能够带来现金流,能够让这个企业未来自我造血的这一类的企业,也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比较关注的赛道。

  陆刚:说一个数字,我们医疗赛道的企业投资组合2021年、2022年、2023年这三年融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2021年是最多的,2022年还行,2023年应该是比较大的下滑,这是一个数字。但这个数字背后是我们在2021年的时候,就跟基本上我们所有的医疗被投组合说,这个时候得赶紧融资,后面的市场情况就要变天了,所以这是在2021年强力下的一个叫融资要求。

  到2022年的时候我们就跟企业说,资金务必得花到2023年的12月31号,账上必须要把这个钱放到这个时间,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冬天会比较久,所以在2022年和2023年干的比较多的事儿,第一个是收管线;第二个是裁员,第三个是在融资上尽量还是该融就能融。至于说价格上面,逐步在调低,先略涨点就可以,当然拿到钱就行,能活下来就行,这都是我们持续鼓励的,再去谈估值上涨的问题。我特别坦率地说,虽然说账面好看,对LP有好交代,估值上去了以后后面融不到资,这就把企业给玩死了。今天市场上面依然还有不少的企业还绷着价格,还绷着想要的金额,不能放下身段,不能回归现实,这要么是投资人的一个短视,要么是创业者的一个悲哀。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冬天到底多久才能过去,比较负责任地跟大家说,今年跟各个在投资的,不管是医疗专业基金还是综合的基金,我们这些合伙人之间的私下吃饭交流,对于2023年底可能还不是底,最大的底可能还没到,虽然看到一些坏消息不断,2024年有可能反转,但这种反转到底是什么,修复性的概率不大,反弹是小概率。

  对于我们机构来说,是这么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不一定对,往往这种预测会随着今天来说确定性,但在这个时候不确定性是极强的一个状态。当然对于医疗赛道,我们的很多医疗被投企业,以及只是关注医疗投资圈的医疗基金,这个时候叫惨,去看看别的赛道更惨的也不少。医疗在景气度上面还处在大概70分位左右,还相对好。

  第一个是高估值。我觉得这件事,过往的估值顶点在2021年一直到往下调,冬天之所以这么长这么冷,跟过往的高估值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关系的。在江湖上混,欠的债总得要还的。

  第二个来说在今天往后面看,我们还能有多少资金,确定性的就是说自己能做出多少价值,估值是放在次要的位置,自己能够在市场上做出多少的价值,能够给经济也好,医疗健康价值贡献多少,还是要掂量一下,自己的估值跟这个价值是不是能够匹配,如果能匹配,自然能够得到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自然能够走过冬天。对于估值这件事就不要特别的关注,在找投资机构的时候,可能也找那些对于估值上面有比较强的承受力的一些投资机构为好。

  谢作强:从两位的分享当中我有个感受,看来寒冬持续是共识的,同时在这个共识里面,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被投的企业,对于怎么更好的度过这个冬天,也初步达成了共识。这个相比较前两年共识性好像更强了,裁员、缩减成本,要有更好的现金流,能够保持持续能够生存下去。

  我下面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元生的林总,荷塘的戴总,两位都是特别一线的早期的投资人,元生和荷塘都是行业里面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各个方向上做早期投资非常活跃,尤其是人民币体系里面极其有影响力的机构。想请两位分享一下,在最近的这两三年,大家在策略打法关注领域上面有一些什么样的调整和变化。

  林艺:今年我和同事做了不少的投前项目的调研和投资。我前几天看了一篇报道,说我们元生今年的医疗投资在项目收入上还是排在前列的。的确,因为近几年整个环境的变化,我们的投资逻辑也有了一些改变。实际上,不止我们,整个行业投资可能也有一些偏保守。当我们评估项目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未来有没有出海能力,无论是药企还是医疗器械和诊断企业,它有没有把产品出口到海外去的这种能力,这是我们所关注的;

  第二,众所周知,医保谈判或者集采对医疗行业有较大的影响。企业的产品是不是在医保谈判或者集采里面,它还能够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不至于被打成地板价,这样的一个好价格能够延续几年,这是我们关注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企业能不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一个现金流,这是跟医疗大环境以及投资融资环境相关的。如果企业能够产生一定现金流,它就有一定的造血能力。我们现在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去评估企业和投资这些项目。

  戴晨:我们跟林总有类似的情况,在当前行情下,从策略上讲,我觉得既要有坚持,又要有调整。坚持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阶段上,坚持做早期投资,受制于目前行业的影响,虽然荷塘过去也是一直以布局早期领域为主要策略,但从今年开始,我们坚定的将整体投资阶段进一步的收窄,进一步聚焦在天使轮和A轮,对于B轮以后成长期项目的参与比例会缩小。

  二是坚持在产品的价值和创新能力。我们认为不论市场政策如何变化,不管是IPO政策还是医疗政策变化,要应对这些变化最好的方式,还是要让企业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我们觉得来自于技术创新的竞争优势,短期内有较高壁垒,这也是我们坚持的投资方向。我们在挑选标的时,会对照全球的发展态势,来寻找国内走的比较前沿的标的,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国产公司,已经在做全球领导性的新技术,这些都是我们坚持关注的公司。

  另外还有两个调整的地方,一个是刚才林总提到的对于现金流的关注。坦白讲,相较于企业短期内的变现能力,我们机构过往更看重企业研发壁垒的持久性。但在目前态势下,我们希望企业能够二者兼备,对于我们过往已投项目和储备项目,我们更希望他们对于自己的产品序列有更好的规划,比如说它有所谓的“顶天立地”的概念,既有顶尖的产品,有代表技术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壁垒,又有能够快速变现的短频快产品,这样的产品结构,可以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寒冷的经济周期,这是我们今年看项目时重点关注的。

  另一调整点是对于企业研发周期和前沿技术市场导入期的关注度。对于当前行情,我们希望企业有前沿的技术,但是也会看前沿技术在实际商业落地时的场景,以及它的市场导入期大概有多久。如果技术过于前沿,或者说我们认为导入周期过长的项目,我们觉得它的后续融资能力可能会受到一些挑战,所以我们会对企业整体的研发周期较为敏感。

  谢作强:刚刚在会在嘉宾室交流的时候,也非常欣喜的听到几家机构今年取得了非常好的融资的成果。一方面是咱们林总所在的元生今年刚close了一个20多亿人民币的基金,里面有三四家险资也参与了我们的出资。也听到了小饭桌一直以来都是生态企业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两年也开展了基金相关的一些业务。这两年整个融资环境大的人民币基金市场不景气,但是小饭桌却在周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我想请张总给我们分享一下心得。

  张筱燕:很荣幸我们今年管理了江苏泰州的天使基金,应该说从我们的沟通过程来看,当下的政府引导基金也已经进化了很多,并不像早些年那么简单和粗犷,可能只看榜单和排名,他们当下的思考会更全面。

  他们让我们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要投什么,而是对当地产业的理解,我们需要深入地去理解他们当地哪些产业强、哪些产业弱,存在哪些可以强链、补链的机会。土地财政走向尽头,各地都寄希望于招商财政,但他们也都非常理性,更看重投资人能实实在在给当地带来什么。

  回到医疗投资的层面,我们还是非常敬畏的,因为我们之前更多出手的是互联网、消费和先进制造等方向,对我们来说,医疗投资确实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对此我们也有针对性的做了一些动作,首先是打好基本功,把PHD团队搭建起来,建立起技术层面的基础判断,我觉得这个能力只要下定决心我们至少是可以达到行业平均线以上的,但是不否认,我们现阶段在产业资源、行业人脉上还是差一点。

  但我们凡卓集团(小饭桌)本来就非常擅长做内容和社群,通过我们的公众号、每周固定的小饭局的活动,把我们比较关心和看好的行业相关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聚集起来。

  我们是投早期的,投早投小就得要从源头发现优秀的创业者,尤其是观察一下医疗领域的创始人的出身还是比较集中的,比如北大的就不少,所以我们也从源头出发,与北大创新学社、官方的创新创业学院都建立了非常深入的联系,同时我们也秉持广交朋友的心态,在一些目前我们觉得可能还不能完全下判断的领域比如创新药,我们就心态开放,与行业中非常优秀的头部机构合作。

  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去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满足医生的需求,满足医院管理者的需求,这并不只是技术超前就能实现的,对市场、对需求、甚至对支付方式的研究,正好是我们用功更多、也更有能力的地方。

  现在80后家长群里流行一个段子,如果你家的娃不用整牙、不做近视眼手术、不打生长激素,其他的不用做,就已经是新时代的大孝子了。应该说现在很多家长有非常多种的焦虑,比如小孩稍微矮点,就在考虑要不要打生长激素,这任何一个焦虑只要有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说都是非常大的市场。

  在消费医疗,我们之前在消费领域的经验更有利于我们判断,因为这些领域需要的是复合型的团队,不光是技术要好,产品定义也要好、市场营销更要好,可能有些产品是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那么怎么做投放,甚至细节到比如小红书怎么做,我们都有相关的经验;医疗器械也是,什么样的产品定义才更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还涉及到很多自动化、先进制造方面的东西,我们之前的一些经验包括很多portfolio的产品都能帮上忙。

  医疗健康是能够穿越周期的方向,也是资本杠杆比较高的方向,基于这个基本判断,虽然今年行情比较差,我们还是出手了十几个项目,也希望大家有融资需求都来找我们,凡卓集团(小饭桌)致力于陪伴和服务好创业者。

  谢作强:下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元生的林总。出海对于医疗并不新鲜,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您看是不是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近期元生相关的一些动态?

  林艺:我们投资了很多企业,其中很多医疗器械企业。这些企业在销售里面,出口的占比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我们当时投资逻辑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我们投资的深圳地脉,它今年的收入接近10个亿,有一半左右的销售在海外。还比如我们投资的深圳博曼,是做心脑血管领域的球囊导丝的,它的销售大部分也都是在海外。

  在医疗器械领域,我们投资的主要是出海能力强的医疗器械企业,我认为国内企业有很多出海的机会。因为现在国内的制造业是比较发达的,不管是从产品的生产质量还是稳定性方面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质的提升,也具有了出海替代国外产品的能力。当然,国内很多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说,如何在海外建设渠道。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也有投后的服务,也要看我们被投企业和这些项目之间有没有协同性,能不能大家协同支撑,共用一些渠道,从而把国内的这些产品出口到海外去。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的被投企业,尤其是在医疗器械这个领域做得还是不错的,有不少企业在海外做出了比较好的成绩。

  谢作强:期待有更多的优秀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案例资源的积累。36氪早年创办的时候是把美国的创业故事,美国的创业公司翻译成中文,讲给我们国内的创业者、科学家、投资人来听来看,在36氪取得一定的规模之后,我们在2016、2017年的时候也尝试把中国的创业故事翻译成日文,翻译成英文,在日本和东南亚进行传播,全球这块业务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产生的,Global这块业务发展非常不错。

  后面这个话题,我想同时请教一下荷塘的戴总、陆总和王总,跟AI相关。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过去的投资生涯过程当中,过去一两年里面应该接触过非常多跟AI相关的企业,可以分享一下今年医疗AI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戴晨:谢谢谢总。我们AI看了不少,但是出手的项目相对没有硬件多。我们也能很明确的感觉到,这几年AI技术在我们所关注的商业模式上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在三、四年前,我们当时看AI的时候,会比较关心好的AI产品,它进院之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作为医生的工具,还是具备独立诊断的能力?它的收费、商业化流程是什么样?我们当时看了很多,但是出手较少,因为应用模式当时还在探索阶段。我们今天再回头去看,对于这些AI产品,我觉得需要关注它商业化落地的信号,比如说目前各个省份都已经开通了AI医疗影像及收费目录,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应用产品的诞生。我们前段时间在看一些像心血管内部的血流仿真技术,在与AI技术结合上,已经比之前高了很大量级,加上各个地方医院的商业路径在逐步打通,我相信未来AI产品走进医生日常使用的场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也是做了一些尝试和布局,例如我们去年投了中科院的一个治疗脑疾病AI技术,它的应用场景包括帕金森等疾病诊断领域。AI和医疗的结合,现在我们基本在脑科学领域寻找投资机会,因为脑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来讲是攀登医学的高峰,这里面与AI的结合点是很多的,我觉得AI在脑科学诊断以及治疗技术方面是个很好的工具,这块实际上是做了一些落地的,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着。

  陆刚:联想之星的医疗健康赛道在2016年的时候就划分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叫生物医药,另外一个叫数智医疗,智是智慧的,数智医疗。数智医疗到今天在我们的投资组合里面,整个的账面资产大概占了1/2的样子。医疗部分在联想之星的整个的投资布局里面,跟2016年之前有很大的不一样,其实我们两边同样都下了比较大的注码。对于AI在今天或者说过往的大概两三年里面,最大的挑战是商业化落地,大家觉得说得好听,商业化落地比较难,所以给予了高估值以后发现估值撑不住。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依然是非常坚定的看好,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所以在坚定的看好的同时,我们也在比较有节奏,而且是有层次的去推进在数智医疗方向的投资。

  对于在这里面的投资,我们自己是怎么看,怎么去理解趋势,趋势方面无疑是很有空间的,但在中国的阶段它不是颠覆的,因为我们经过了叫移动医疗这个时代,也经过了AI+医疗时代,这些时代来说很多是看得见,结果最后是摸不着的,落地上面和商业化进度上面都比较慢。

  我们在投资这里面,分成几个产业的环节,也希望跟大家探讨。一是将药品和器械,AIDD药物开发这一块,不光是帮助研发方面,而且在一些临床阶段的管控也需要有AI的一些赋能。比如说我们投的一个耀乘健康,他们目前就在临床开发阶段,用AI去赋能药企的临床的效率和速度,这是一大类的。

  对于器械这一块的,我们在这里面有精锋医疗做手术机器人,大家理解的腹腔镜,这是一类机器人,但是我们更理解它是一个数字化医疗的平台。在手术这一领域里面,类似的还有比如说长木谷,骨科这一块的,还有做脑血管等之类的,这都是跟器械和垂直领域的结合。这里面也展示了很多空间,这些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都还不错。

  我们布局AI也比较多,赋能于医生的,赋能于康复的,这些AI能够产生作用的地方。尤其是随着大模型到来,我们比较坚定的或者说比较兴奋的看到,当然不会头脑发热,以往制约AI或者说数字化技术,在医疗健康里面商业化落地的瓶颈,有可能这次在某些环节在梯次打破,为什么叫梯次打破?或者说以前遇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它赋予的价值创新度不够,30%、50%、70%、80%,提供这么多的价值内容,一定是要呈倍数的提高,才能够打穿在医疗环节里面成倍价值提高,这些技术有没有可能,已经明显的感到有可能,而且有比较大的可能,但是机会在哪里,可能还需要创业者跟投资人一块去探索。我觉得制约过去AI在商业化落地和打破,通过创造更大的价值,打破原来在医疗里面的一些层层障碍,这个时间应该不久就到了。

  王珣:华盖在数字医疗这一块还是投了不少企业的,比如微医,比如影像诊断的数坤科技,包括已经上市的健麾是做自动发药机的,基本上占了中国70%左右的市场份额。我们现在专门成立了一个数字医疗的投资团队,过去我们专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个领域,现在加一个数字医疗,就有四个不同的方向在关注。

  数字医疗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刚才大家也提到,更多的还是一个AI+某个东西,一个器械也好,一个应用也好,一个支付体系也好,最终能够落实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它最后商业是一定是要有一个闭环的,不但是商业化要有闭环,它的财务,它的支付体系都要形成闭环,我觉得所谓的AI+最需要考虑和考量的一个东西。另外说具体的在某些领域,未来我们更加的去关注,更加去花大力气,第一点就是AI在新药研发这块的应用,肯定还是有一个很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一个新药的周期,不管是在临床前阶段还是临床阶段,花的钱,花的时间,花的人力都太多了,如果通过AI,不管是在新药的早期发现,还是刚才陆总也提到了,在临床后期的一些数据收集,还是在合成等等,能够大规模的去减少费用和开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场景。

  另外一个应用的场景现在的大量研发,包括设备,包括仪器,包括像巨大的CRO公司,像药明康德等等,它的研发效率如何提升,也是需要AI或者不同的仪器和设备来帮助的。因为我之前在药明战略投资部,药明4万的员工,150亿的销售额,比如说销售额,未来按照每年30%到40%的速度增长,我们那个时候计算药明康德的员工很快就要超过10万人,再加上药明生物等等,如果生产率不去提高的话,未来的人的成本包括人员是极其巨大的。如何的提高每个研发人员的研发效率、生产效率,其中AI就很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我们就在两块。

  谢作强:大家都觉得资本寒冬融资环境不好,融资不景气,下一轮不知道在哪,我们应该紧衣节食,有个更好的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但是一旦聊到了更多的新的方向,新的机会的时候,投资人们都纷纷打开了话匣。我们期待在后续的,无论是专访还是我们论坛,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请各位投资人分享更多他们对于未来趋势的一些看法。我们这个论坛就告一段落,谢谢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